![](http://a.nync.com/.jpg!40)
![](http://static.nync.com/main/images/cungg/cq25-min.png)
梁宏宇
平舆人行酒令的方式方法与外地大有不同。行酒令是宴席上助兴取乐的饮酒游戏,一般推举一人为令官,也可毛遂自荐,凡当令官者,德高望重且能喝善饮。古人行酒令,最早诞生于西周,完备于隋唐,流行于士大夫中,后慢慢流入民间。酒令分为雅令和通令。雅令,往往是一人为令官,其他人遵守服从,常常是轮流说诗、对词、联语,当席构思,即席应对,最能体现饮酒者的才华,这是高雅的文人酒令。通令,主要是掷骰(tou音头)子即色子、抽签、划拳、猜枚等,很容易营造酒宴中热闹的氛围,这是属于大众化的酒令。至于击鼓传花,是老少皆宜的方式,大多用于女性。平舆人行酒令,既有高雅,也不乏通俗。文人雅士也有当场赋诗作对的,工作人员也有讲冇(mao第三声)话、翻扑克的,普通百姓则多以划拳、猜枚为主。来枚分为响枚和哑枚。平舆人的响枚和哑枚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。平舆响枚,民间有划拳来枚和老虎杠子等形式。老虎杠子,是男女老少皆宜的游戏形式,只需要双方各执一根筷子,相互击打,并喊出自己要喊的动物或杠子,很容易操作。划拳来枚,一般是两个人对垒,各出一只手,两个人对数,数目限制在0-10之间,必须同时喊出自己的数字,而且同时伸出指头数或不出,兑上谁的数谁赢,对方输了喝酒,对不上继续来。平舆人来枚,一般在酒过三巡、菜过五味后开始,按照酒司令的拼兑,两两对垒,两人一搭手至少是三盘儿,过去用小酒盅喝酒,往往用八个或十个或十二个酒盅甚至十六个写酒,写一淋儿为一盘儿,来够三盘儿不尽兴,还可以再饶一盘儿,中间谁输的多或连输两盘儿,谁就把输的酒喝两个之后,其余的待上再来,这样往往就不是三盘儿的事儿啦,喝得铁的一搭手就是斤把儿。两人来枚的时候,其余人观看,看谁的枚好,看谁的枚出得慢装赖,有人往往主持公道,还有人撺掇着双方起争议,目的是让来枚双方多来两盘儿,结果是大家哈哈一笑,满桌愉快。平舆离驻马店不算太远,但与驻马店的来枚规矩就有差别,驻马店人来响枚,手指头抻(chen第一声)多长,每来一枚都要先伸出大拇指、喊“哥俩好”,然后才出手指喊数兑数。平舆人很少有人喊“哥俩好”,生人相见或老友相见,第一盘儿来枚时先说“您好,再好好,再亲亲”,大拇指相互碰碰,然后开始来枚,接着各盘儿都不再说此句话,一来到底。平舆哑枚,有公鸡头母鸡头、猜火柴把儿、大压小(舍泥巴条儿)等形式。公鸡头母鸡头,就是一只手里握个东西,伸出两只拳头让对方猜,看哪个拳头里“有”或“没有”,至于是“有”赢还是“没有”赢,全靠猜家说的,猜家在猜的时候嘴里说着“公鸡头母鸡头,不搁这头儿搁那头儿”,边说边用手点着,以最后点着的拳头为准;猜火柴把儿,常常猜“有”或“没有”,也可猜数量几根,这就需要双方事先说定,一人在背后操作,然后伸出一只拳,另一人猜;大压小,平舆人俗称舍泥巴条儿,因为双方伸出手指的动作就像用柳树条子舍泥巴,快而利亮,这种游戏蕴含哲理,名曰“大压小”,可到最后,最小的小拇指反过来压住大拇指、从而赢得胜利,这种轮回变化,充分说明中国人的智慧和灵活,更充分展示了万物共生、阴阳转换的自然科学哲理,平舆人化精深哲理为哑枚游戏,足见平舆人的聪明智慧。无论响枚还是哑枚,平舆人都十分擅长,无论城市还是民间,有一手好枚的比比皆是。酒令虽好,仍需文明而行。行酒令使人心情畅快,但禁酒令更应该牢记心中。 2020年1月14日